梁 建 勇
近日手捧阮其山先生《二十四史莆仙人物传》〔译注〕书稿,给自己留一隙浅浅的休憩,细细品味,静心徜徉,痴痴地把自己流放于千年时空之中,与徐寅论词赋,与蔡襄论书法,与郑樵论史志,与陈文龙论兵法hellip;hellip;。当心灵走进这片神奇的沃土,顿然惊悟,人物的符号竟然为莆田谱写出如此惊心动魄的伟大历史神曲。
莆田的神奇,在于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,鱼鳖遨游的世界,海鸥翱翔的天空。自然界的神力,将隐藏海中的岴屿托起,成为高山;喝令海水退去,推出万顷滩涂,蒲草丛生,海鸟欢集。世居的百越先民,与南迁的中原衣冠,携手并力,围海造田,筑堤遮浪,拦溪分水,开渠导流,用乳汁与血汗精心哺养这块土地。筚路蓝缕,硬是把茫茫泻卤变为平川膏腴,营造出闽中兴化南北洋平原,铸就了“天不能旱,水不能涝”的万顷沃野。
莆田的神奇,更在于她历史厚重,文教繁荣,人杰地灵。明代翰苑名臣黄仲昭曾如此评价:“地不大于曹滕,俗已几于邹鲁。”自陈“南湖三先生”开莆来学,唐“闽中文章初祖”黄滔开基示范,莆阳大地日益学风昌明,出现了“三家两书屋”、“学宫壮伟,甲于闽都”、“藏书多善本,游泮多英才”的奇特景象。“地瘦栽松柏,家贫子读书”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。
于是便有了“大魁祖孙,父子同榜”、“三世登云,四异同科”、“一家九刺史”、“一门五学士”、“一朝三莆相”、“六部五尚书”的文化奇观。“文武双元”,令一代君王宋神宗有“一方文武魁天下,万里英雄入彀中”之咏;鼎甲踵接,引“拗相公”王安石发“兴化多进士”之叹。自唐以来一千二百多年间,莆田涌现出两千几百名进士、一二十名状元,十五名宰相。有一百人在中国《二十四史》中立传。
更有一批学人韵士,他们才华横溢,著述如林。自唐至清,史志记载的著家逾千人,著述超四千部。其中收入《四库全书》总目与存目的达一百多部、一千八百多卷,居八闽之首,在全国也不多见。一代词赋大师徐寅、“南宋文坛宗主”刘克庄、煌煌史典《通志》作者郑樵等,跻身中华文坛史苑的巅峰,令鸿儒朱熹大赞“raybet官网地址之盛”,其高徒黄灏甚至称誉“莆邦文学号邹鲁”。
历史文化是城市之魂。她给予人们自豪感、自信心和创造力,供人们品味文化营养,借鉴历史经验,汲取精神力量。一座缺少文化内涵的城市是苍白无力的,如同沙漠一样荒凉冷漠。历史文化的积淀,是长期积聚凝结而成的,远不是开一条大道、建一座大楼可以按日计效、急功近利的。这正是她的宝贵之处与价值所在。
来莆工作近两年多来,常常感动于这片沃土的甜美和纯真,感动于她历经千年兴衰却依然年轻。遗憾的是承载这些感动的往往只是一些文字的历史碎片,或仅仅只剩下一些难以考证的历史传说。显然,打捞起历史碎片,进行系统化、理论化整理,对莆仙文化的历史传承意义重大。阮先生的著作,在对《二十四史》记载的莆仙人物这一历史线索的整理上,无疑很好地完成了系统化的任务。
纵观此书,传主们怀忠效国、安民济世,推动社会发展、人民安居乐业,不论获用而施展才华,或逆境而守志殉节,其报国之志、忠诚之心、正义之节、敬业之风,无不是民族精神与人性美德的集中表现,启发人们对人生价值取向的重新思考,这正是古史人物传的魅力所在。
本书不仅是研究莆田地方史一部实用工具书,同时为广大文史爱好者阅读古代史籍,搭建一座便桥,可以轻松自如地跨越历史时空,与古人对话、交流,成为了解莆阳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,一册富有教育意义的乡土教材。可以从中汲取先贤励志建功、艰苦创业、执义守节、洁身自好等精神,借以激励自己,修身养性,奋发有为。
莆田在兹,星分海西,斗出东南。虽远隔并当深怀,纵孤悬必以神往。追远溯怀,于心无忘;青史于鉴,风雅端庄。为此乐于向读者郑重推荐,同时也期待有更多的莆阳历史文化著作问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