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
天气预报:
我国“晒盐法”是陈应功首创的吗?
【发布日期:2013-05-28】 【来源:本站】 【阅读:次】

陈应功,字以忠。涵头东山(今涵江)人。生于五代·后晋开运元年(944),阵亡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(982)。他曾镇压游洋林居裔领导的农民起义,被起义军刀杀身亡。
近年突然发现有些书里记有陈应功“首创晒盐法”之说。所谓“晒盐法”就是把海水引入盐埕内,在太阳的暴晒下,海水蒸发掉,盐埕上出现白晶晶的食盐,这种生产盐的方法叫做“晒盐法”。早期“晒盐法”所使用的是木槽。不是后来大量生产食盐所用的盐埕。
有人著书立说大胆宣传陈应功“首创晒盐法”。(亦有人说陈应功发明“晒盐法”)如:
(一)1991年中国华侨出版公司出版的《涵江纪胜· 历史名人》“陈应功”条其中记:“据记载:在陈应功生前,全国各地食盐都是用柴薪烧煮制成,唯独莆田利用日光曝晒制成。后来邑人相传此法制盐自陈侯公(陈应功)始。”
可见:“晒盐法”始于陈应功是“后来邑人相传”的。
(二)1997年方志出版社出版的《涵江区志·人物传》“陈应功”条其中记:“lsquo;古昔盐制未兴,俗煮海水以为用rsquo;(即煮盐法)。世传陈应功总结、推广改煮为晒(即晒盐法),lsquo;自是沿海皆遵其制rsquo;,盐民尊称为lsquo;盐公、盐神rsquo;。”
可见:陈应功推广改煮为晒即“晒盐法”是“世传”的。
不管是“相传”也好;“世传”亦罢,都不能当做真正的历史事实看待。
(三)《涵江区志·名胜》“雁阵风光”条其中记:“雁阵宫hellip;hellip;配殿奉祀首创晒盐法的陈应功。”
同一本《涵江区志》在“人物传”里说:陈应功推广改煮为晒的“晒盐法”是“世传”。可是在“雁阵风光”里一下子却变成:“首创晒盐法的陈应功”。这前后变化太大了,令人极难接受“晒盐法”是陈应功首创的。
什么叫“首创”?笔者求教于有关的工具书:
(1)《汉语大词典》“首创”的解释是:“创始;创建。”同书“创始”的解释是:“开创;创建。”
(2)《辞海(增补本)》“首创”的解释是:“最先提出、创立。”
3)《现代汉语词典》“首创”的解释是:“最先创造;创始。”
说白了“首创”必须是在史无前例的前提下,是一个人或一个团队第一次创始才能称为“首创”。
陈应功到底是不是“首创晒盐法”的人呢?
(一)《兴化府志·户纪·货殖志》明确记载:“天下盐皆烹煮,独莆田用晒法。莆人云:lsquo;陈侯教我。rsquo;按陈侯名应功,涵江东山人。宋初讨游洋贼,(笔者按:由于历史的局限性,古代农民起义领袖及起义军均被称为“贼”、“寇”等)侯为前锋,战死,乡人舁尸归,立庙涵江盐仓之西。宝祐间锡侯号。主簿郑子清作庙记,言侯本末甚悉,未尝及晒盐事。”
“未尝及晒盐事”简单地说:意思就是郑子清无记载陈应功“首创晒盐法”此事。其根本的原因是因为陈应功没有“首创晒盐法”这回事。
(二)《兴化府莆田县志·舆地》“盐”条其中记载:“天下盐皆煮成,独莆盐用晒法,传明初有陈姓者,居涵江试取海水晒日中,遂成盐,乃教其乡人,后人应效之。”
“传明初有陈姓者”可见:莆田“晒盐法”在明朝时传说是由一个姓陈的人始教乡人用“晒盐法”制食盐。
后来好事者把明朝姓陈的人附会为宋朝的陈应功“首创晒盐法”。
莆田任何地方志,福建任何省志以及国家的正史等都无只字记载宋代陈应功“首创晒盐法”。连《十国春秋·陈应功传》也无只字记载。在莆田,“晒盐法”与宋朝的陈应功没有丝毫的关系。
那么,首创“晒盐法”到底是在哪朝呢?
查寻《中国大书典·纪传》获知:成书于唐贞观十年(636)的国家正史,《隋书·流求》其中记载:“以木槽中暴海水为盐。”成书于唐显庆四年(659)的国家正史《北史·流求》同样亦记载:“以木槽中暴海水为盐。”
“流求”是今天的什么地方呢?
(1)《中国历史大辞典》“流求”条记:“即今台湾。hellip;hellip;隋时始称流求。”
(2)《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》记:“流求(隋——宋、元)台湾岛。”
(3)《辞海》“流求”条记:“东汉、三国时称今台湾为夷洲,隋改称流求,一直沿用到宋元。”
(4)《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》“流求”条记:“即今台湾岛。”
简言之:台湾岛(省)在隋朝始称“流求”。
国家正史《隋书》及《北史》所记载:“以木槽中暴海水为盐”其中的“暴”字是什么意思呢?
[1]全世界收汉字最多,收单字达到85568个的字典即《中华字海》“暴”字的解释是:“同lsquo;曝rsquo;,晒。”
[2]“曝”字的解释是:“晒。”
[3]“晒”字的解释是:“太阳光照射。”
可佐证《中华字海》解释:古代“暴、曝、晒”三字义相同均是晒的意思。
至此,完全可以确定《隋书》及《北史》所记载的“以木槽中暴海水为盐”其意思就是:在隋朝时,台湾人已经将海水灌入木槽里,并把一个个木槽(笔者按:木槽是盐埕的前身)放在太阳下曝晒,待海水蒸发掉后,木槽里所剩下的就是白晶晶的食用盐。又《重纂福建通志·盐法》记载隋朝、唐朝福建盐民(工)们生产食盐的方法是:“福建东南逼海,土人(沿海人)划地为埕,漉海水注之,日曝成盐,与江淮浙异。”
从以上史书、省志资料所记载可得知:在隋、唐时,台湾、福建两地的盐民(工)们已经熟悉地掌握日曝海水生产食盐的先进技术。
陈应功“首创晒盐法”是历史事实,还是后来人凭空想象,无中生有编造出来的“事实”呢?
据笔者所知,最早记载“晒盐法”的是成书于唐贞观十年(636)的《隋书》其中清清楚楚地记载:“以木槽中暴海水为盐。”
而陈应功生于944年,就以陈应功有超凡的天才,他刚刚出生时1岁即944年“首创晒盐法”算,可推算出:最少在陈应功“首创晒盐法”之前308年,台湾、福建盐民(工)们已经采用“以木槽中暴海水为盐”的所谓“晒盐法”生产食盐了。
唐贞观十年(636)那时陈应功的亲爷爷还未出生,怎么会有陈应功“首创晒盐法”的道理呢?
最后综结一句话:所谓陈应功“首创晒盐法”乃是子虚乌有也。首创晒盐法的真正主人实是隋、唐时台湾、福建的盐民(工)们。 (林青松)

分享至:
打印】  【关闭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