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形状或情状类比喻称的方言,是指人们以所想象的事物形状来类比喻称某种事物,或以一种行为情状来类比喻称某一个行为动作。经过约定俗成之后,便构成了这一地区独特的方言词语。由于地域原因,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词语,只在某一地域内流行,而生活在另外地域的人,就不一定能理解这一地域的独特方言意思。如仙游人以“肚”的形状来类比喻称香蕉为“蕉肚”,而莆田人称香蕉为“虹蕉”,可能是将虹的弯曲形状来类比喻称之。二地人乍听对方的称叫,自然就会突感不解。
一、以形状类比喻称
1、太阳光芒:称为“日头须”,乃以“嘴须(胡须)”的形状来喻称太阳的光芒。
2、彗星:称为“扫帚星”,因彗星的形状如一把扫帚。
3、旋风:称为“橄榄风”,因旋风的形状如橄榄形的。
4、银河:称为“活溪”,因银河的形状如能移动的溪流一样。
5、水沟:称为“沟槽”,因沟的形状如长方形的马槽似的。
6、屋檐:称为“檐翼”。因为伸出墙体外的屋檐,如同翅膀似的起遮雨的作用。
7、顶柱石:称为“石珠”。大多数的顶柱石形状都跟柱子相配套地做成圆形的形状,犹如大颗的珠子一样地垫在柱子底下。
8、凳子:称为“椅鼓”。古时候的椅凳是做成鼓形的,虽然以后的椅凳形状改为四条腿的方凳,但人们仍习惯称为“椅鼓”。
9、矮子:称为“矮鼓”。鼓一般是矮而中宽的样子,故此以鼓的形状来喻称矮子。
10、大钳:称为“老虎钳”。钳张开时犹如兽口之状,因钳东西时很有力气,本地人即以凶猛的老虎来喻称之。
11、雀斑:称为“胡蝇屎”。脸上一点点黑色的雀斑,状如苍蝇(本地话为胡蝇)所拉的黑屎。
12、肉松:称为“肉绒”,因肉松细软如同绒毛的形状。
13、蘸水笔:称为“鸭喙笔”,因其扁平的笔尖状如鸭嘴(本地话称“喙”)。
14、木工所用的三腿木支架:称为“木马”。因为木工刨木料时,是跨坐于架在两个三腿木支架的木料上,状似骑马,故称这三腿木支架为“木马”。
15、墓头:称为“墓龟”。古时的墓头一般是做成龟形,以示长寿。沿袭到如今,本地的墓头仍是龟的形状。
16、墓前两侧:称为“墓手”。因墓前左右两侧状如墓的左右手紧抱着,故以手称之。
17、畚箕两端手的地方:称为“畚箕耳”。因所编的畚箕两端手的形状,如同的两只耳朵似的。
18、窗棂:称为“窗齿”。因为窗棂的多根竖条与中央一横条构造,形如口中的上下两排牙齿。
19、石头:称为“石鼓”。以山上的石头一般呈矮而圆的形状,似鼓形,故以鼓称之。
20、荧光灯镇流器:称为“乌龟”。因早期的外包装油纸呈黑色,形状又是长方形,似只乌龟。
21、香蕉:称为“蕉肚”。因蕉形如肚,故以“肚”的形状来喻称之。
22、橡胶:称为“树奶”。因橡胶是提取橡胶树中胶乳加工而成的,胶乳是粘稠而乳白的液体,状如奶汁,故以奶称之。
23、天花:称为“水珠”。出天花时,脸上会长出一粒粒像珠状的水泡,故称为“出水珠”。
24、飞机:称为“飞船”。以船在海上行驰的形态,来类比飞机飞行的形态。
25、瘦干之人:称其“柴干”,或“草禾”。因为柴草都是瘦干的形状。
26、瘦小孩子:称其为“榄咸”,或“咸烧干”。“榄咸”是本地人对腌咸的橄榄干称叫,又小又干。“咸烧干”即是腌咸后干瘪的东西。
27、瘦小孩子:也称其为“猴猴”,或“红猴”。街上耍猴戏的猴子,一般是又瘦又小,故以这形象来喻之。
28、羸瘦的小孩:称其为“胸板楼梯,腹肚鸡归(鸡囊),脚肚火管(吹火棍),手肚鼓槌”。分别以各种形状来形象比喻其四肢及胸腹。
29、瘦小而硬朗的人:称为“铁钉骨”。因为铁丁虽瘦小,但很硬。
30、矮胖的人:称为“电土(电池)”。矮胖类似短圆,故以手电筒中电池的短圆形状来喻称其矮胖。
31、麻脸的人:讥称为“粗米筛”,或“百二窟(孔)”。本地话称麻脸为“粗脸”,形容脸麻如有孔眼米筛的形状。又因为米筛的孔很多,故而引申为“百二窟”的具体数目来。
32、肚皮饱:称为“腹肚圆”。肚子饿则扁,肚子饱则圆,故以肚圆的形状来类比喻称“饱”的程度,如本地人常说的一句:“没给钱也得腹肚圆”。
33、天将亮时分:称为“天醭(音为pu) 醭光”,即天蒙蒙亮的意思。“醭”,醋、酱油等表面上长的白色的霉。以“醭”的形状,来类比喻称天将亮时分的天色。
二、以情状类比喻称
4、愚蠢之人:称其为“憨头猪”,以猪的憨态情状类比喻称之。
5、睡懒觉之人:称其为“睏猪”,因猪总是好睡懒觉而不愿起来走动的。
6、酣睡不醒之人:称为“睏死猪”,因为死猪是睡不醒的。
7、好打瞌睡之人:称为“睏岫(窝)鸡母”,因母鸡抱窝时一直是爱睡的。
8、过分讲求与人交往的人:称为“四角生”。四角的本意是指四方界限分得十分清楚。人们就以这种的情状来类比那些不懂得通融,在与人交往中,钱财及礼数分得相当清楚的人。
9、草率的人:称为“冇人”。本地人称那些壳内只有瘪粒的谷子为“冇谷”。草率的人所做的事往往不踏实,所以称为做“冇事”,也就把这样的人称为“冇人”。
10、胖小子:称为“阿冇”,或“冇胚”。意思像面包一样冇。 (未完待续)(吴松江)